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昨天召开第三十一次会议,讨论市人大今年的工作安排。根据安排,在5月底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提升首都空气质量”的议案办理报告。届时,市民可报名现场旁听。
政府治理方案市民可旁听
5月底,市政府将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防控PM2.5浓度、治理大气污染,提升首都空气质量的工作进展情况。届时,市政府的相关报告将通过市人大官方网站公布,市民同时还可报名现场旁听。
市人大常委会将重点监督市政府在加大治理主要污染源力度,有效减少机动车排放、煤炭燃耗、各类喷涂和扬尘等主要污染,切实发挥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治机制作用,全面提升空气质量等情况。
防治大气污染纳入立法计划
根据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启动7个法规草案的起草,其中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这意味着,本市将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据悉,市政府已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提出,本市将全面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抓紧修订《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制保障。
包括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条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社区卫生服务条例、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出版条例、实施动物防疫法办法等法规草案的起草也纳入立法计划。
■举措
空气质量数据尽量符合公众感觉
针对大气污染治理问题,最新一期的政府公报公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文件的意见》,意见致力于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突出问题方面,其中,将PM2.5治理摆在首位。意见还对于治理大气污染提出了诸多举措。
首先需要减少本市燃煤总量,本市将推进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建设,2015年年底前城六区基本实现无燃煤。
为降低PM2.5浓度,意见对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作了详细规定,要求新车须实施国V排放标准,建立老旧汽车淘汰更新长效机制。而且要制定更严格的地方油品标准,加大对加油站、油库、油罐车的油气污染检查力度。
针对工业污染,本市将开展建材等行业粉尘污染控制,实施水泥窑烟气脱硝工程。全面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大炼油、化工、汽车、电子、家具、印刷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和治理力度,制定排放标准和控制规范,建立工业企业有机溶剂使用申报和核查制度。
针对扬尘污染,本市将以建设工地和道路为重点,加大扬尘控制力度,开展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严格执法,落实责任。
此外,本市将把PM2.5和臭氧纳入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指标,优化监测网络,改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要实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单站浓度,提高公众的感觉符合度。
设置环保禁建项目“黑名单”
意见提出,本市将建立健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制定保护环境禁止建设项目名录,新建项目必须按要求建设治污设施。
制定实施《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前置条件,按照“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减少”的原则审批、验收建设项目。
对环评文件未经批准而擅自开工建设、建设过程中擅自作出重大变更、未经环境保护验收即擅自投产等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和人员的责任。
此外,本市还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地表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实行生态补偿。同时,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争取国家环境保护税征收试点。
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排污收费政策体系,加大排污申报登记力度,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并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问责
环境质量改善与领导任用挂钩
我国部分地区的干部评价体系围绕GDP,这一评价体系无法避免领导干部追求GDP高速增长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局面。
对此,意见明确,今后,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将挂钩各级政府领导的任用、升迁。
据介绍,本市将把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等主要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环境保护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本市还将制定区域限批实施细则,对未完成目标任务考核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暂停审批该地区除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外的项目。
此外,对没有完成环保任务或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地区,由监察和环保部门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建设项目环境将受到全程监管
环保部门的一把手对于本地区环境保护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意见,今后区县环保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必须事先征求市环保部门意见。
此外,意见要求环保部门要做好重大环境问题的监督管理,统一发布重大环境信息,经济综合部门在政策制定和综合协调中要落实环境优先原则。
本市将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以及农村和生态环境监察制度。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和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后督察。同时,将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等。
■记者观察
官方密集表态治理PM2.5
PM2.5问题自去年年底引发公众关注以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今年1月召开的市人代会上,受到众多人大代表关注的防治PM2.5污染、加大污染物监测的问题,最终汇集成为三大议案的头号议案。该议案名为“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提升首都空气质量”,交由市政府办理。
不久前刚刚确定的市政府今年拟办35件实事中,治理PM2.5也作为头号实事进行办理。而且,本周伊始,市政府督察室已经开始对该项实事的督办落实工作,首批市民建议已经送抵市环保局。
前天,最新一期政府公报中的文件再次提及PM2.5,将治理PM2.5问题作为本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作为常委会开年首次会议,也无例外的聚焦大气治理。
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和官方表态足见各方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其它
食品安全条例年内进行修订
记者从昨天上午举行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获悉,今年,食品安全条例将进行修订。此外,使用多年的学前教育条例已不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因此今年将通过立法后评估,看看是否需要进行修订或是重新制定。
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议11项法规草案,包括继续审议审计条例和河湖保护管理条例;制定实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湿地保护条例;修订食品安全条例、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实施村委会组织法若干规定和村委会选举办法、实施代表法办法和代表批评意见建议办理条例。
在法规预案研究方面,将分别就去年开展的控制吸烟条例、正在进行中的基本住房保障条例、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条例预案研究情况召开研讨会。适时启动修订养犬管理规定的预案研究。
新基层人大代表党政干部比例降4.7%
截至去年11月上旬,16个区县的4349名区县人大代表全部足额选出,180个乡镇共选举产生9932名乡镇人大代表。
全市新当选的区县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代表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基层一线代表和妇女代表的比例有所上升,党政干部代表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区县人大代表中,基层一线代表2667人,占61.3%,比上一届上升9.0%;党政干部代表924人,占21.3%,比上一届下降4.7%。
新一届市人大代表选举时间7月敲定
根据安排,今年7月底的市人大常委会上,将审议通过关于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时间的决定。今年上半年,本市还将围绕优化代表结构、提高代表素质、发挥代表作用进行深入调研,制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下半年,在市委领导下,将组织实施市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筹备好新一届人大的换届选举工作,及时做好新代表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