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贸商年底“搬家”忙

钢贸商年底“搬家”忙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豫言 2012年01月04日 09:41:52 打印

导读: 每个钢贸企业的搬迁,都有着其特殊的利益诉求。因此,他们的搬迁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由大变小、有的由小变大,有的完成了横跨城市的远距离搬迁、有的仅仅是从一楼搬到六楼。

  最近几年,随着钢贸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行业越来越饱和的情况下,许多钢贸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都开始瞄准专业化的办公场所。而选择在年底搬迁,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例行习惯。

  据记者了解,年终的这一个月以来,上海已有几十家钢贸企业完成了搬迁。他们的搬迁,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同的原因与目的,趁着年终这一契机,对过去的一年做个圆满的总结,顺便为年后的生意做好准备。

  每个钢贸企业的搬迁,都有着其特殊的利益诉求。因此,他们的搬迁呈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有的由大变小、有的由小变大,有的完成了横跨城市的远距离搬迁、有的仅仅是从一楼搬到六楼。

  相同的搬迁,不一样的目的。透过搬迁,我们或许能窥见每个钢贸商不同的心态,对自己、对企业、对行业。

  ◎积蓄精力明年再战

  最近几年,地租房租被炒得芝麻开花节节高,钢贸商不得不关注最大经营成本——经营场所租金。从2008年至今,钢材的利润空间一直在缩水,经营成本一直在增大, 有的贸易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在精简人员、降低库存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将公司搬到了租金相对低廉的地方。

  刚刚搬迁完的一个贸易商告诉记者:“2011年的钢市行情持续低迷,市场门庭冷落,来谈生意的客户寥寥无几,加上市场租金越来越高,企业不得不考虑节约成本、缩小规模,搬到租金相对便宜的地方去。”

  对于2012年的行情,他们依旧不看好,只是在钢贸行业打拼了这么多年,要想退出,谈何容易,只能慢慢地撑着等行情。年底前把事儿都处理完了,只为能踏踏实实过个年。

  而与之相反,有一部分贸易商在低迷的行情中还是赚到了钱,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年后,时下的搬迁正是为了年后作准备,他们用买或租的方式觅得了各方面条件都更好的市场,通过搬迁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规模,争取打好2012年第一仗,力争实现“开门红”。

  “年底了,很多人都希望在年末把所有问题都搞定,好过一个“无忧”的春节。2011年,无论是赚了赔了,都已经是过去了的一年,年前把问题都解决好,踏踏实实过完年,明年再战。”第一钢市一位从事钢贸十余年的老板表示。

  ◎只为不“落单”

  在区域选择上,通常钢贸企业对商圈选择、人口覆盖以及交通等方面的指标要求最高,所以,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钢贸商开始瞄准专业化的办公场所,诸如五角丰达、中冶祥腾等,这里不仅拥有成熟商务及生活配套,还拥有便利的交通,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与各重要商圈、工业科技园区形成紧密联系,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最近,上海鹿骋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将公司新址选在了五角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经理杨爱国表示,是看重这里的便利交通和配套设施以及钢贸商聚集带来的人气。“几年前,五角场万达广场开业之时,就迅速凝聚了众多业态商家,以及数百万的消费人群,现在的五角场万达已经成为区域中的商业中心。很多钢贸企业也受到其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最近两年的销售业绩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我对这种综合体的态势非常看好。”杨爱国总经理说。

  在追求更加便利的交通和配套设施的同时,朋友、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因素也是钢贸商在搬迁时必须考虑的,因此,在此轮的搬迁当中,也出现了数个企业集体搬迁的现象。

  其中,上海宝湛物资有限公司不辞劳苦,从大柏树一带搬到了浦东新区的高桥钢材市场附近新建的荷兰城,完成了横跨城市的远距离搬迁。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公司执行董事陈德强和他的几位老乡先后都将公司搬到了同一地址。“钢贸企业办公集群,将更有助于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我们集体搬迁的动力所在。”陈德强向记者表示。

  ◎企业升级紧随其后

  搬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变化,时常扮演着企业发展“先行官”的角色。企业的搬迁,更多取决于公司发展的内在需求。

  与上海宝湛物资有限公司的远距离搬迁相比,上海程亿物资有限公司只是从之前的元和投资大厦搬到了相距仅几百米的宝隆一方大厦。“搬迁是为了扩大规模、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总经理助理景快利告诉记者,“虽然只是搬了几百米,但公司的办公场所和配套设施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是我们完善管理、做大做强的第一步。”

  从上海程亿物资有限公司的搬迁历史来看,事实的确如此。先是从起初的周家嘴路新钢铁市场搬到了逸仙钢市,2006年又搬到了元和投资大厦,前不久又搬到宝隆一方大厦,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都伴随着每次的搬迁得到了升级。

  搬迁只是先行者,只是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外在缩影。“钢贸企业的搬迁,我们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对经营模式的不断尝试,加强管理或许正是他们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诉求,扎堆抱团抑或是他们对提高集中度、增加话语权的渴望。”业内资深人士黄世益分析说。

  黄世益说,面对惨淡的行情,谁都不愿意坐以待毙。市场的千变万化不允许他们有丝毫的停歇,要想生存,必须抛弃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思维,只有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不断的变动与尝试,以变应变,才能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才能驾驭未来。

上一篇:2012年1月钢材市场发展趋势变化

下一篇:科技提升首钢钢铁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