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钢贸转向金融领域 馅饼还是陷阱?

钢贸转向金融领域 馅饼还是陷阱?

来源:经济之声 编辑:豫言 2012年02月17日 08:53:21 打印

导读: 钢贸企业不景气,贷款有可能会存在风险,而很多银行也开始筑起了防火墙墙,开始防着钢贸企业了,这看起来是一个恶性循环,越缺钱越贷不到钱。那么,该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是出在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上。

  国内钢贸企业部分转向金融运作领域 馅饼还是陷阱?

  据报道了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的老板李国清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于春节前夕合家潜逃的事。在这一事件逐渐被揭秘的过程中,国内钢贸企业融资资金链中存在的巨大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

  对于钢材贸易行业而言,钢材交易对资金需求大,同时从业者又多为民营或中小企业,同样也有类似传闻出现。与此同时,钢材行业本身微利化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众多企业开始考虑转型。在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钢贸企业聚集地上海,许多钢贸企业的老板,如今的心态可以说是错综复杂,这个曾经几乎令他们一夜暴富的行业,如今变得让他们爱恨交加。贸易模式单一,行情暴起暴跌难以捉摸,价格倒挂成为常态。对于目前国内钢贸企业出现的困境,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揭开了背后两个方面的原因:

  周德文:因为受到特殊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受到打压,现在一定数量的钢贸企业处在的困境,主要是资金面断裂。因为钢贸企业、房地产市场跟城市建设有很密切的联系,由于受到影响,他们贸易减少,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钢贸的业务也从事了一部分的民间借贷,银根收紧后他们资金也面临着困境,所以出现了一些钢贸企业跑路的现象。

  正如周德文所介绍的那样,如今国内的钢贸企业,似乎正在变的越来越不“单纯”。随着钢贸行业正利润率变得越来越低,作为利润“夹缝中”生存的群体之一,钢贸企业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思考微利年代下钢贸企业该如何转型求生存的问题。于是,有一些钢贸企业的老板们,就开始从只做钢材贸易的队伍中“分化”出去,将目光所定在了赢利点、盈利率相对较高的金融运作领域。江苏国信物流一位姓周的总经理,也向《天下公司》记者证实了刚目前国内钢贸企业这种“队伍分化”现象的存在。

  周经理:一类就是拿到货为最终的生产工厂服务的,给他们发货给他们生产,把钢材做成最终的产品卖出去。另外一种模式,它的货我们感觉真正进到终端的比较少,我讲的是钢或者是板材,也许螺纹线材这块进入房地产市场还是会有一些难题,但是去年因为房地产行业遭到打压,很多的货买过来并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进行融资的炒作。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盈利率,进行金融多元化投资,已经逐渐成为钢贸企业获取利润、分散风险的主要手段。那么,涉足金融领域,对于钢贸企业来说,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呢?对此,河北中信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光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假如一个钢贸企业,手里有1000万的资产,按传统的钢贸经营模式,如果把这些钱全部都投在钢铁贸易上,利润率会很低,风险也大。如果从1000万的资金中,拿出50%做主业(钢铁贸易),用10%做钢铁期货套保,其余的资金可以进行其他行业投资,如土地房产、股票、收藏品等。这样一来,一旦钢贸产业出现问题,钢贸企业的这些其他收益,就能保证公司持续良性的发展,以至于在行业洗牌中能生存下来。

  商人逐利的本性,让国内诸多钢贸企业选择了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确保自身安全。但是,这些企业却忽略了两点,就是:首先,放鸡蛋的篮子,也是要用钱来买的;其次,放鸡蛋的篮子有可能会摔在地上,鸡蛋仍然有被摔碎的风险。结合现实情况来说 ,今年国内钢铁行业的压力比以往更明显了。铁矿石等原料成本高企,产能产量快速增长,行业微利化状况更突出了。全行业的盈利难,钢贸内金融抵押贷款的利率节节攀高,直到最后全行业的资金链断裂,钢材贸易领域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出现某些钢贸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钢材抵押,骗取银行贷款的恶意事件产生。这样一来,钢贸企业自身行业颓势带来的风险,开始蔓延到了整个金融领域,直接威胁到了银行信贷的安全。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钢贸企业面临直接的断裂,直接威胁到金融企业的安全,钢贸企业资金大部分都是从银行取得的。前几年因为钢贸企业发展非常良好,银行给了他们很多贷款,现在出现危机以后一些部分银行也都偷贷、压贷钢贸企业的贷款规模,这样加剧了钢贸企业的困难。很多钢贸企业跑路,因为偿还不来债务。特别是银行的贷款以及民间借贷,这个民间借贷的危机向金融机构蔓延,这个需要银行机构高度的警惕。

  其实,对于钢贸企业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国内银行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开始收紧钢贸企业信贷敞口,采取了一些较为严厉的措施。

  江苏国信物流周经理:很多银行为了能够把到期的贷款收回去使出种种的手段,你就要还,还完了之后再放。特别是去年年底一段时间,对于收回去钢贸这方面的贷款很多没有再放下去,因为复核认为不符合规范。现在要求增加中远中外运监管的条款,或者要求你的仓储总的货量达到多少水平有种种规定,降低它的库存风险,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做的已经是一种境地,但是他也知道也不能逼的太死,也没办法做到一步到位。

  钢贸企业不景气,贷款有可能会存在风险,而很多银行也开始筑起了防火墙墙,开始防着钢贸企业了,这看起来是一个恶性循环,越缺钱越贷不到钱。那么,该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呢?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是出在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上。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谢太峰教授,就是持有这一观点的人之一。

  谢泰峰: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我们银行的信贷管理模式包括金融调控,往往是顺周期的调控模式、调控思维,也就是说在经济繁荣、经济增速比较快的时候,银行总是认为风险比较小,大量的进行贷款;而经济下滑、风险出现的时候,银行往往紧缩贷款,这样顺周期的调节方式往往会起到助涨助跌的作用。

  谢太峰教授同时也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谢泰峰:所以我认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从银行来说,调控部门来说,能不能改变一下过去的这种顺周期的信贷管理模式和思维,也就是说在目前钢贸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他们的困难是有宏观经济背景在里面的,目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钢铁这种周期性的行业必然会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而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或者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正好是企业需要资金或者面临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认为银行就不应该去一味的为了控制眼下的风险进一步紧缩贷款,或者进一步逼企业还债,这样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与纠结于银行已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同,另一派的观点认为:要缓解目前国内钢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得钢贸企业从自身出发,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规范经营,提升服务的附加值,尤其是谨慎对待多元化,控制风险。

  江苏国信物流周经理:过程的认定是不是暂时的,是不是存在一票多压的情况。如果确保这个没有风险,如果金融制度上能够做到全部联网覆盖,这种不规范的事情也可以完全杜绝。比如说一个仓库,不管是哪家银行,总的融资到底多少钱进入征信系统,在这个仓库里面总共有多少货,任何一家都能查出来。

上一篇:2月17日钢市早报:原料市场走弱 钢价延续跌势

下一篇:穆迪“群发”信用降级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