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2011年首钢炼钢工序降低成本工作综述

2011年首钢炼钢工序降低成本工作综述

来源:中国钢铁现货网 编辑:薇薇 2011年12月27日 13:20:11 打印

  截至11月30日,首钢集团“三地”钢铁生产降低成本28.16亿元。迁钢公司和首秦公司分别实现降低炼钢工序成本102元和118元,超额完成总公司提出的炼钢工序成本降低100元的攻关目标。2011年,“三地”钢铁生产成本预计降低31.5亿元。这是首钢各单位经过对比找差、协同高效、精细管理等方面积极努力取得的成果。

  今年以来,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与先进企业相比,首钢进入板材领域的时间不长,在开拓市场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和协同管理还不到位,基础不扎实,成本控制能力和水平急需改进提高。首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更是对自身的挑战。

  面对严峻考验与挑战,总公司经过缜密研究,提出开展“两个一百”攻关,加强精细化管理。

  “两个一百”攻关,炼钢成本每吨降低100元成为硬碰硬的任务。在总公司组织部署下,首钢各相关单位、部门迅速行动,协同努力,打响了降低炼钢各工序成本的攻坚战。

  4月22日,首钢炼钢工序降成本工作组成立。总公司领导亲自挂帅,技术研究院、生产部、计财部、设备部、销售公司、供应公司等多家单位会同迁钢公司、首秦公司两个钢铁生产基地携手合作,瞄准行业先进单位,深入对标分析,查找差距和问题。不仅从大指标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更从平时容易忽略的小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细化指标体系和工作中的细节问题,以此来完善降成本措施。

  经过广泛调研和详细比较得出,首钢与十大钢平均水平比较,普碳板坯、低合金板坯成本分别高出42元、143元,比行业第一名更是高出很多。年初的数据显示,首钢炼钢工序的成本要比行业平均水平还要高几十元。

  降低炼钢工序成本,炼钢工序降成本攻关组对比找差,对照先进、虚心学习、潜心研究,按照更高的标准认清存在的差距,明确目标,定准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持续优化和改进各项工作。

  迁钢公司以优化白灰使用、少渣炼钢、优化废钢使用、优化汽车板工艺、品种钢生产工艺与成分优化、订单优化组合、优化方坯生产等方面为重点,制订了24项具体推进措施。首秦公司以物料消耗、过程管控、合金消耗、工艺路线、耐材消耗、设备维修等方面为重点,制订了29项具体推进措施。生产部、技术研究院、设备部针对生产组织协调、设备备件管理、冶炼工艺优化等方面制定措施,严格把控炼钢成本。销售公司、供应公司协同生产部,分别针对连铸浇次的延长、“死库存”消除、废钢使用的结构调整、高钙灰石的使用等方面制定了周密的措施……

  各部门齐抓共管,生产基地高效执行,降低炼钢工序成本的效果逐步显现。到6月份,总公司炼钢工序成本比今年一季度降低50元/吨;7、8、9月持续发力,向“成本降百”目标挺进。

  降低炼钢工序成本,不仅仅是炼钢工序自身的工作,更需要协同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合作。按照阶段目标安排,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增效三季度要达到80元,四季度达到100元。协同高效的管理是首钢人追求炼钢工序各要素匹配不断优化组合的有效途径。瞄准目标,炼钢工序继续加大降成本攻关力度,想办法解决好工艺过剩、合金过剩、质量过剩的问题。供应公司按照总公司生产部一体化计划要求,安排合金和废钢采购。特别是进入11月份,为应对市场低迷情况,炼钢工序多消耗铁水,少吃废钢,减少了采购资金。同时优化占吨钢总成本15%左右的物流成本,整合物流运输业务,优化集团物流资源,将物流管理重心从“保供运输”向“优化物流”转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保证集团物流运输顺稳、高效和低成本运行。

  降低炼钢工序成本,首钢人将严谨细致、精准把控贯穿始终。没有精细化的管理指标体系、精准的控制水平和操作能力,就不可能有生产成本的下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炼钢成本的精准控制首先落实到指标体系的精准化。在认真分析炼钢成本构成的基础上,炼钢成本降百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措施,迁钢、首秦又依据自身生产实际,将指标按照月份、进度、完成效果、降成本金额来进一步细化。

  做好炼钢成本的精细化更要做到管理工作的严细化,用严谨的执行来保证降成本任务的完成。根据制定好的各类指标,各相关部门会同生产单位狠抓落实。降成本工作开始后,工作小组每周都要赶赴迁钢和首秦,针对两个单位实际情况分别召开工作会议,详细跟踪每一项措施的进展。

  精准的控制、严细的把控为降成本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11月份与一季度相比,迁钢公司和首秦公司通过严格把控辅料消耗,成本分别降低12.6元/吨和8.75元/吨;通过精准控制废钢结构,成本又分别降低4.29元/吨和3.06元/吨。

上一篇:市场倒逼压力加剧 钢企纷纷投资汽车零部件产业

下一篇:首钢京唐公司生产水平屡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