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本市的教育经费投入将超过585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4%。庞大的教育经费怎么用?用在哪儿?昨天,北京市副市长洪峰在市政协“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创新与对策”联组讨论上用长达44分钟的时间,详解教育问题,其中包括教育经费的去向,并为奥运宝宝的入园难、入校难等“急症”开“药方”。
谈经费流向 585亿用于“四大行动”
洪峰表示,北京无论学前、中小学还是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全国处领先水平。2011年地方财政预计执行教育经费投入为514.46亿元,比2010年增加60多亿元。预计2012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为585.57亿元,增长幅度为14%,将主要用在涉及学前、中小学、高校的三项“三年行动计划”和一个发展职业教育的“五年行动计划”。
在针对部分委员认为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时,洪峰表示,按照计划,本市三年将投入60亿支持市属高校加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设施和大学生的公寓建设。目前,这个行动计划正在实施,已经批复在建的项目为15项,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投资32.3亿元。待批复还有15项,涉及31.2万平方米的建设,投资额13.8亿元,另外还有正准备申报立项的27项,涉及64万平方米的建筑,投资45亿元。此外,将支持高校建设200个重点专业,30个左右的专业群,“专业群的意思就是将人才培养与北京市的产业升级融合、对接。”同时,还将扶持1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00个左右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除此以外,还将对中央院校中涉及与北京产业发展较紧密的科研经费给予支持。
谈入学高峰 七项专项工程解决
“政府应该做到未雨绸缪,不要等到两年后,小学入学难非常尖锐时再解决就晚了。”洪峰表示,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们已经到了进入幼儿园的年龄,本市去年年底开始施行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缓解入园难的问题。但是两年后,奥运宝宝们将进入小学,入学难的问题亟待解决。“原本我们认为入学高峰将在两年后,但是实际情况是,从去年开始入学难就已经出现。”洪峰介绍,2010年入学人数达到13.3万人,到2015年当年,入学总数预计达到18万人。
洪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本市制定了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就是想把我们增加的教育经费集中起来办一些大事,能够比较好地未雨绸缪,不要等到两年后,在小学入学难问题非常尖锐时想办法解决就晚了。”从今年开始,本市将用三年时间投入不低于150亿元,通过七项专项工程解决入学高峰的问题。
谈素质教育 首先要学怎么做人
在谈到素质教育时,洪峰针对现在流行的补课风、培训潮泼冷水,他说:“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德育,也就是怎么做人。在幼儿园、小学,不是学更多深奥的知识,而是打好今后个性发展、人才发展的一些基础,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往下延伸,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搞开发教育,到了幼儿园就开始小学教育,到了小学一年级讲的不是一年级的课,把现在规范性的教材甩在一边。这样做,孩子们到了中学、到了大学他就厌学了,这种拔苗助长的培养方式会贻害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洪峰同时表示,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孩子们的体质发展,“北京的孩子近视眼太多,肥胖症太多,而且近视眼在小学的增幅超过中学、大学。”